60-70(15/31)
出惹人生疑的发色与瞳孔,心里松了口气,微笑着迈进了庙中。随着她的进入,十几双眼睛向她看了过来。
看起来不大的破庙里,居然聚集了不少人。
围绕着中央的篝火,左右两侧分别是:
眼睛蒙了层白翳、脸上有着深刻沟壑的老婆婆;
背着“悬壶济世”的幡旗,一身素麻衣裳的赤脚郎中;
守着货物,眼睛精亮,腰佩长刀,人数众多的健壮镖师;
肩上停了只绿毛鹦鹉,面无表情的绿衣少女;
头发蓬乱,看不清面貌,衣衫褴褛,散发着臭味的乞丐;
背着书箱,面容白净,满脸紧张不安的白衣书生。
林林总总,人数众多,就是没有李昼要找的人。
李昼疑惑了一瞬,目光停在了“悬壶济世”四个字上。
好巧,是同行。
虽说同行是冤家,但李昼真没什么行医的经验。
虽然她非常有天赋,一上手就治好了烧伤患者,但她并没有自满,非常乐意和同行做一次深入交流。
李昼朝着赤脚郎中走了过去。
她一动,所有人都绷紧了肌肉,弓起了腰背,看到她走的方向,众人更是默契地向两侧移动,空出了一大片空地。
赤脚郎中眼睁睁看着李昼坐在了他旁边,眼珠子随着她的移动而移动,身体却僵硬得无法动弹。
仿佛有股力量按住他的肩膀,冷冷地制止了他的所有行动。
穿着黑色斗篷的方神教徒围着他,一声不响。
他的额头绷出一根青筋,一滴汗流淌到下巴上。
滴答。
汗珠洇湿一小片地面,将砖石染成深色。
李昼在“悬壶济世”的幡旗旁坐下,思索起怎么开口。
大家怎么都不说话,她都不好意思交流了。
由于四周过于安静,李昼有点社恐起来。
就在这时,一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一室寂静。
“人到齐了!”
众人一怔,包括李昼在内,所有人看向说话的方向。
绿衣少女面色大变,猛地扭头,看向肩头的绿毛鹦鹉。
绿毛鹦鹉张开红艳艳的喙,又说了一遍:“人到齐了!”
说话间,庙门吱呀一声,无风自动,在众人眼前关上了。
人们背后,或是端坐、或已坍塌的神像,结满蛛丝的脸上,嘴角勾起,露出了诡异的笑容。
第66章李昼的纯善之心
对破庙中的众人来说, 这个夜晚,注定是个不眠之夜。
他们大晚上聚集在这里,皆是因为, 自己有不得不来的理由。
封州大旱,官府的祈雨仪式已进行了月余, 却仍不见一滴雨,据说,这是因为圣人不修德行,触怒了上天。
远近闻名的积善之家山氏,在这个档口站了出来, 大人们自然都是一心为民的君子, 他们却也读过几本书,晓得是非道理,天灾面前,岂能因一己私利,置天下生民于不顾?
山氏运出了自家存粮,每日施粥赈济亲邻,人人称赞山氏的义举,私底下悄悄议论, 为什么朝廷没有开仓放粮,那个因一己私利,置千万生民于不顾的人, 是谁?
说不得。
再讨论下去, 恐怕要有杀身之祸。
人们都这么说, 心里却有了定论, 想起最开始的传闻,圣人无德, 才引来了天谴。
——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