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、探病(2/3)
,他沏茶时的动作漂亮极了,“正是。不过‘衔蝉’二字却非黄山谷首创。据说后唐有位琼花公主有一猫,‘白而口衔花朵’,便唤作‘衔蝉奴’。”2“听说最近祥云酒楼出了新菜,先以炭火炙烤蜩蝉,再蘸醋食用,有不少人慕名而去。”冯妙瑜脱口而出。
这话刚一说出口她就后悔了。
她在乱说了什么呀。他大概对这些市井杂谈不感兴趣的吧,早知道来之前多背两首和狸奴有关的诗文了。谢随看起来是那种喜欢知书达理的女子的人。冯妙瑜正胡思乱想着,不料对面的谢随却开口了。
“说到祥云酒楼,我记得过去他们夏天有一道槐叶冷淘3,味道十分清爽。”
谢随突然轻轻笑了。
儿时祖父谢玄常在祥云酒楼与老友谈论国事,年幼的他听不懂大人口中那些家国政事,便只管提箸大快朵颐,窗外白云流过,当时觉得平凡到有些无聊的时光,如今却觉得格外珍贵。
“后来我还写了首关于槐叶冷淘的打油诗。”
“谢公子还写过这样的诗?我怎么没读到过……”
冯妙瑜顿了一下,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说漏了嘴,急忙找补道:“我的意思是,谢公子写的诗文实在是太有名了,上到八十老人,下到三五岁稚儿都知道。”
年少时,因为爱慕着一个天边明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人,偷偷收集了他写过的每一句诗文,比背夫子布置的功课还要用心,一字,一句,倒背如流。好像这样做就能离那轮月亮稍微近一点点……现在想来是年少无知时做过的蠢事之一。
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说得出口,还是在正主面前。
谢随愣了一下。
“多谢。”
盛京是座健忘的城市,每天有太多事情在这里酝酿,爆发,谢随没想到过去了这么多年,竟然还有人记得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。一时百感交集,有些感慨。
远远传来街道上小贩叫卖声,春意溶溶的午后,一男一女面对面坐着聊天,从狸奴聊到诗歌,再从诗歌到市井小吃,这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,竹影簌簌落在几案上,翠珠回头看了一眼,带上门悄悄出去了。
“怎么都到这个时辰了。”
冯妙瑜揉了揉眼睛,暮色已沉,衔蝉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玩了。
“我去点灯。”
谢随扶了桌边慢慢起身,冯妙瑜连忙走过去拦住他,“我来吧,谢公子你告诉我灯油在哪里就好。”
谢随腿上这伤可是因为她。
“不必,还是我来……”
那灯油放的位置有些高,谢随的话还没有说完,冯妙瑜已经瞧见了灯油的位置,踮起脚尖试着去够,屋里又黑,她一心想着要帮谢随的忙,一时间没有注意到脚下,谢随道:“当心——”
黑暗中,两人靠的极近,气息微妙的交缠在一起。
冯妙瑜只觉得被什么东西绊倒了,下一秒,就落到一个陌生的怀抱里。
原来,天上的月亮不是冷冰的,被淡淡干燥墨汁苦香的味道包裹着,温暖如春。她茫然地想。
“您……没事吧?”
冯妙瑜听到谢随的声音,猛地回过神来。
“没,没事。”
环在腰间的手臂松开,两人似乎离得太近了,她的侧脸几乎贴在谢随的领口处。
“时辰不早,我就不叨扰公子了,谢公子要是有什么需要的,只需叫人去长公主府里说一声即可。”
脸上像是发烧了一样滚烫,冯妙瑜后退两步,几乎是逃走的。
直到坐上回府